鼠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它有下山死的叫法,其实只是你不知道方 [复制链接]

1#

小叶鼠李,又名琉璃枝,臭子,名声在外的叫法是下山死。它与雀梅同科,并且是长相相似,是目前还有待开发的一种园林绿植。小叶鼠李的分布,主要生长在北方风化石的岩石缝隙之内,有萌发力强,耐寒耐旱的优点。在盆景树种的应用上,完全可以弥补北方无雀梅的遗憾。然而,让人烦恼的是,尽管山上能够多见,作为盆景的却少之又少,主要也是因为它这个“下山死”的名号,移栽的成活率着实不高。

今年,我对这个树种发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并且也试着移栽了几棵,成活率还是有的。找其功劳,还是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配合一定的自我实践以后的结果。现在也算总结出一些经验,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来仔细的聊一聊。

移栽小叶鼠李为什么成活率不高?

小叶鼠李多是生长在岩石缝隙之中,这样的生长环境里,土壤部分比较欠缺,根系都是在岩石中见缝插针的生长。并且,这样的生长环境,水分也不是那么充足。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小叶鼠的主根和侧根会沿着地表生长很长,可达到2-3米之间,挖掘时候的保留会较为困难。

另外,小叶鼠李的毛细根虽然很是发达,可是却生长很细,那些较细的部位,甚至是没有木质的表层,保护起来也会比较困难。尤其是在移栽过程当中,动作稍微粗暴,对毛细根的伤害就会造成。并不是一种好移栽的树种。

对于移栽老桩来说,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就是根系的保护和恢复。因此,在移栽小叶鼠时候,根系的受伤程度通常会较重,并且是很难有合适办法避免。先天生长条件所致的缺陷,移栽过程不容易躲过的困难,这些都给移栽后的恢复增加了风险,也是造成它不容易成活的根本原因。

如何增加移栽小叶鼠李的成活率。

看过上面就能清楚地知道,移栽小叶鼠李成活率低的关键是根系不容易保护。所以,想要将成活率有效提高,还是重点应该在对根系的保护上下功夫。这个时候就不能采用类似于其余老桩的移栽办法了,应该是适当的调整改啥一下,即可起到将成活率提高的办法。据我所知,目前较为有效的主要有两种。

一、延长对主根和侧根的挖掘,采用大盆或者地栽的方式进行种植。

在移栽小叶鼠李时候,先期不要将主根和侧根截取太短,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地延长后截取。这样,主侧根还可以带上更多的毛细根,从而可以利于移栽后对养分的吸收恢复。待植株恢复生长后的来年,因为已经改善了生长环境的原因,即便是再对主侧根进行适当的截短,却因为毛细根不容易受伤的原因,成活率能有效提高。

二、使用二年挖掘法,分成两年两次进行移栽。

在看好了桩材以后,先不要着急将小叶鼠李挖出,可在第一年时候先截短桩景侧根为主。通常,可在植株周围挖个圆形土槽,在找到植株的侧主根之后,将其侧根先行截断。然后再将土重新填上,让其在原地自然萌发新根。到了来年春季时候就可以真正移栽,这样,因为头年主根还在的原因,它本来生长基本不受影响,在经过一年的萌发之后,会有较多毛细根出现,截断主根进行移栽即可,基本可以达到包活的成活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