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随着人们对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联系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对益生菌及其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在我国,益生菌主要应用在食品中,大部分是酸奶和发酵乳饮料。
随着对母乳中越来越多活性免疫成分的发现,在婴幼儿食品中添加活性益生菌也成为一种趋势。本期,理中归元与大家分享的是益生菌对婴幼儿健康的作用及其在婴幼儿食品中的应用。
婴幼儿肠道微生态环境特征
婴儿出生前肠道是无菌的,出生后,其肠道医院病房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定植。婴儿出生2天内,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等兼性厌氧菌占优势之后几天,以双歧杆菌为主的厌氧菌大量增加。
研究表明,消化道早期定植的肠道菌群在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婴儿期的肠道菌群是不稳定的,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菌群改变。医学研究表明,分娩方式会影响健康足月儿的肠道菌群组成。自然分娩的婴儿,其最初的肠道菌群主要来源于母亲的产道和外周的细菌:剖宫产娩出的婴儿,由于没有经过母体产道,无法接触其产道微生物,医院病房的环境菌群决定。
剖宫产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平均水平低于阴道正常分娩儿,其发生过敏性疾病、哮喘、枯草热等疾病的机率也明显高于阴道正常分娩的婴儿,这可能与剖宫产婴儿与顺产婴儿最初肠道菌群的不同有关。
在新生婴儿最初肠道菌群定植后,喂养方式会使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大量研究证实,纯母乳喂养婴儿的肠道菌群在数周内会以双歧杆菌为主,双歧杆菌占主导的肠道菌群组成能够增强肠道免疫力,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率。
另外,在对婴幼儿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滥用抗生素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对肠道菌群有影响。
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环境因素及抗生素的使用都可能对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的组成产生影响。可以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来帮助肠道菌群不完善的婴幼儿尽快建立自己的肠道菌群,从而降低婴幼儿各种感染性、过敏性疾病和生长发育障碍疾病的发病率。
益生菌对婴幼儿健康的作用
01
调整肠道微生物群组成
婴幼儿的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抗力较弱,特别容易发生消化吸收及感染方面的疾病。在婴幼儿阶段,肠道菌群的平衡对健康很重要。益生菌能增加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通过增加肠道内有益菌和粪便中微生物数量、增加短链脂肪酸、降低pH值、减少有害物质、刺激肠道蠕动、产细菌素等手段,改善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防止有害病原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有益健康的作用。据报道,给婴儿喂食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后,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多,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数量减少。
02
预防和治疗婴幼儿腹泻
益生菌可以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减少急性腹泻的发生率,生命早期添加益生菌能够降低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率。原因可能为早期摄入益生菌不仅有助于乳糖的消化,而且可以平衡肠道菌群的构成,刺激肠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增强巨噬细胞抑制肠道细菌及细菌产物移位的能力:阻碍病原体的潜在附着力、排除病原体来减少肠道感染;促进肠道免疫屏障成熟,紧致肠道上皮细胞,诱导黏蛋白产生,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并且下调食物抗原,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
03
缓解婴幼儿过敏
益生菌可以促进体内特异性抗原免疫反应(特别是产生lgA),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控制抗原进入:还可以促进形成抵抗病原菌的免疫机制,减轻肠道的各种症状,预防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研究发现,孕25周以后饮用含有益生菌奶粉的孕妇,其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10%,其中湿疹发生率下降了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食物过敏等疾病的发生率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益生菌可以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尤其能显著降低湿疹的发病率。
孙秀英等观察发现,经益生菌干预的选择性剖宫产婴儿发生过敏症的机率减少,发生过敏的时间较晚,过敏程度较轻,治愈时间缩短,总体过敏症发生率为20%,与未经益生菌干预的选择性剖宫产婴儿(对照组,过敏症发病率为40%)相比,发病率显著降低。
04
改善喂养不耐受现象
喂养不耐受(FeedingIntolerance,FI)是由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不耐受肠内营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国内外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发展可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微生物制剂可以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益生菌在婴幼儿食品中的应用现状
对于需要添加益生菌的婴幼儿食品,原国家卫生部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只能添加表1中规定的9个菌株。这9个益生菌菌株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对于婴幼儿的安全性和功效性是有保证的。
表1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仅限用于1岁以上幼儿的食品
1
益生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
婴幼儿配方奶粉作为代乳品,其喂养效果与母乳喂养效果的一致,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追求的目标。随着母乳中益生菌的发现,益生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也逐渐出现。将优质的益生菌添加到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可以促进配方奶粉在营养成分和功能上更接近母乳。
目前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管理标准为《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和《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这2个国家标准中规定产品活性益生菌的活菌数应≥1.0XCFU/g(mL)。
目前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Bb-12、鼠李糖乳杆菌LGG、乳双歧杆菌HN和Bi-07。双歧杆菌Bb-12是一种专性厌氧菌,在婴幼配方奶粉中的应用最广泛,报道也最多:具有极强的耐胆汁和耐酸能力,在胃肠道内的存活率较高,具有调节免疫、改善肠道功能等临床功效。鼠李糖乳杆菌LGG也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菌种之一,在奶粉中应用时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国外关于益生菌奶粉的研究报道已有很多。国内关于双歧杆菌Bb-12在奶粉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多,研究了其在奶粉中的添加工艺、添加量、添加条件和货架期内稳定性。
廖长保研究了动物双歧杆菌Bb-12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添加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奶粉基粉水分活度0.2、混料间温度25℃、混料间相对湿度45%、混料时间15min。何光华等研究了益生菌配方奶粉中水分活度和水分质量分数的关系以及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活度越低、温度越低、双歧杆菌Bb-12添加量越高,产品稳定性越高。
2
益生菌在其它婴幼儿食品中的应用
其它婴幼儿粉末食品,如麦片、米粉等,在具有合适的干燥状态和一定的包装条件下,益生菌能够长久稳定存活。另外,还有一些宝宝出现肠道问题时服用的益生菌冲剂制品,可作为奶粉伴侣使用。
理中归元总结,我国针对婴幼儿的益生菌产品种类较少,市场份额也较低。随着益生菌与婴幼儿健康关系及益生菌安全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为宝宝选择添加益生菌成分的产品,益生菌作为一种有益的成分将会在婴幼儿食品中发挥其健康作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