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收到宝妈们关于辅食的提问:
“宝宝6个多月了,奶水不够了,可以给宝宝搭着点牛奶吗?”
“宝宝10个月了,对辅食很抗拒,婆婆说是因为我做的蔬菜泥没味道应该加点盐,10个月可不可以吃盐呀?”
“宝宝8个月了有点便秘,能给他喂点蜂蜜水吗?”
……
惊呆我的是,10个问题里有7个都踩中了宝宝辅食喂养的雷区……
深觉,是时候和新手妈妈们唠唠辅食喂养那些事了,今天我们先来说说1岁内宝宝们的辅食黑名单吧。
1
1岁内宝宝辅食黑名单——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宝宝2岁之内辅食尽量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以便保持口味的清淡。
宝贝的食物中如果加入过多的糖会增加宝贝得蛀齿的风险,宝贝还可能养成“无糖不欢”的口味,从小就变得偏食挑食。
宝宝摄入糖过多还容易引起肥胖,甚至会增加成年后患糖尿病、肾脏病的疾病的风险。血液中的血糖急速的变化还可能让宝贝变得情绪化,爱哭爱闹。
很多妈妈说辅食清淡无味,孩子根本不吃,其实水果和蔬菜中的自然甜味就可令宝宝的辅食变得很美味了,真的不需要额外添加。
在给宝宝选吃的时候,习惯性的看下包装配料表,如果你发现这款食品中糖的位置排在成分中的前几名,就意味着其“隐形糖”的含量可能不少。
在营养标签中看看,如果此饮品毫升液体当中的糖含量低于5克就为低糖,低于0.5克才为无糖。
宝贝对糖极为敏感,一旦爱上就很难忘记,所以艰巨的“控糖”工作要从小做起哦!
2
1岁内宝宝辅食黑名单——盐
盐是我们成人每天必需补充的,但1岁以下宝宝的肾脏功能没有发育完全,给宝宝食物额外加盐却会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
摄入盐分过多还会打破宝宝体内代谢平衡,影响宝宝对钙的吸收,还会使宝宝口腔唾液减少,从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甚至对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高血压、糖尿病、成人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隐患。
宝宝小的时候并不知道要这世上有种味道叫“咸”,更不会对咸有所期待和兴趣。所以不要着急加盐,调味可以用水果和蔬菜的自然味道调整,天然食物中就有丰富的钠,完全可以满足宝宝日常所需。
如1个鸡蛋含钠71mg,g新鲜瘦肉含钠65mg,g新鲜海虾含钠mg,加上从母乳中获得的钠,完全就可以满足7~12月龄婴儿钠的摄入量的要求了。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如果婴儿腹泻时是可以口服补液盐的(听医嘱!听医嘱!不要自己瞎补充!)。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制订的儿童腹泻病诊治原则的建议方案:
混合喂养的婴儿腹泻,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非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婴儿腹泻,应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
而ORS正是口服的补液盐。
3
1岁内宝宝辅食黑名单——蜂蜜
很多新手妈妈喜欢将蜂蜜当作是一种“营养品”给宝宝补充,觉得蜂蜜可以增加免疫力,通肠胃、顺便秘、治咳嗽。
但真相是,蜂蜜中76%左右的成分是糖,包括葡萄糖和果糖等,还有20%左右的水,其他维生素、矿物质之类的营养成分不足1%。
蜂蜜只是一种高热量、营养单一的食品。
因为蜂蜜中可能会含有肉毒杆菌和它的芽孢。1岁以下的宝宝体内还没有形成完好的肠道微生态屏障,用来抵抗肉毒杆菌芽孢的侵袭,很容易肉毒杆菌中毒,对宝宝造成致命的威胁。
而且蜂蜜非常甜,会破坏宝宝的饮食习惯,TA会逐渐不接受白开水和清淡的食物,导致养成挑食的坏习惯。
当然,蜂蜜确实可以减轻儿童咳嗽的频率和程度。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研究过普通感冒相关咳嗽(CACC)的相关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报告中认为蜂蜜是治疗CACC的唯一推荐药物。
但是仅限1岁以上,因普通感冒而引发咳嗽。
4
1岁内宝宝辅食黑名单——牛奶
“奶粉里面不是有牛奶吗?配方奶不是有牛奶吗?怎么就不能喝了?”
首先牛奶和婴儿奶粉是两种东西,奶粉、和配方奶都是把牛奶处理过的,浓度、各种营养素配比都是按照宝宝的生长需求来设计的。
纯牛奶缺乏足够的铁和婴儿所需的其他营养素,矿物质浓度比母乳和配方奶都要高,会增加宝宝肾脏的负担,影响铁的吸收。宝宝的肠胃不适应,还可能会引起过敏。
1岁以内的宝宝最应该喝的是母乳,如果母乳不足,也应该喝配方奶而不是纯牛奶。
宝宝满六个月后,酸奶和奶酪都可以逐渐作为辅食加入。但第一次吃的时候,要少量,观察3天左右有无不良反应。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还是建议先不喝哦。
1岁以后,宝宝的肠胃和肾脏功能发育得相对成熟一些,就可以喝牛奶啦。2岁以前宝宝对脂肪的需求量大,如果不是太胖的宝宝,推荐喝全脂牛奶哦。
5
1岁内宝宝辅食黑名单——
含汞高的鱼
鱼肉中富含DHA,俗称脑黄金,对宝宝的大脑发育和眼睛都很有帮助。所以鱼一直是妈妈们给宝宝补充营养的必选食物,但并不是所有鱼类都适合给孩子吃的。
“脑黄金鱼”大都只属于深海鱼,比如这些:
还有一大部分鱼,因为含有大量的“汞”,是要被“驱逐”出宝宝的食物中的。
比如这些:
美国心脏协会(AHA)认为对于未出生的胎儿或婴幼儿来说,汞摄入量超标,可能影响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越大的鱼含汞的可能性越大,食物链顶端的鱼比食物链底端的鱼汞含量更高;同一种鱼,往往大型的比小型的、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鱼,汞含量更高。
6
1岁内宝宝辅食黑名单——豆浆
之前一则“幼童喝豆浆中毒入院”的新闻吓傻了很多新手爸妈。
“豆浆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和B族维生素不是很有营养吗?我们也喝了几十年了,都没出事呀,为啥孩子喝了会中毒?”
其实这孩子的呕吐腹泻的罪魁祸首都是豆浆中的“寡糖”。
大豆中含有棉籽糖、鼠李糖、水苏糖等寡糖,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就会在结肠内被一些有害细菌发酵产气引起孩子腹胀不适。
所以对于1岁以内,消化系统尚且脆弱的宝宝来说,豆浆确实不是良配。
且豆浆中含有皂素、蛋白酶抑制剂及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还会抑制孩子生长发育。
很多人在煮豆浆时看到泡沫时就关火了,但其实这是一种“假沸”现象,并不能完全破坏豆浆中的有害物质,肠胃脆弱的小宝宝食用后就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要想安心享用美味的豆浆,一定要在泡沫沸腾时持续加热3-5分钟哦。
7
辅食添加原则
1、一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
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如果隔4-6天之后没有问题,再添加下一种。这样利于宝宝肠胃慢慢适应和消化。
如果发现宝宝有过敏反应,如出疹子、腹泻、呕吐等情况,要及时找出是什么食物引起的,同时停止添加。
2、每种新食物让宝宝多试几次
对宝宝来说,吃每种新的食物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他可能会因为不习惯新的味道而将食物吐出来。所以,每种新食物大约要试很多次才会被宝宝接受。
3、添加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比如米粉,开始只喂宝宝一小勺,第二天多喂二三勺,等宝宝食欲和大便都正常了,对新食物适应了,再慢慢增加分量。
4、添加辅食后仍要以吃奶为主
如果母乳稀少则可喂相应阶段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了不影响吃奶,要在吃奶半饱后再添加,半饱不饱的时候,宝宝最容易品尝新味道、接受新食物。
5、辅食添加要根据宝宝的月龄
从谷类开始,向蔬菜水果、鱼肉禽蛋、豆类制品等过渡,也可选择一些婴幼儿营养辅食系列产品作补充。崔玉涛、郑玉巧为代表的国内育儿专家均建议把婴儿营养米粉作为宝宝的第一口辅食。
关于1岁宝宝的辅食黑名单,我们今天就说到这啦,下期我们将来讲讲辅食添加的原则和喂养指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