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雪是不是比往年都来得早一些呢?
至少去年,某公子还在北方某城住着的时候,他说有近三个月不见有效降水。突然有一天下雪了,他就发了一条朋友圈,没想到就火了。他是这么说的:
这一句话怎么会火呢?好奇怪
大家看今年,不仅下雪下得早;连杭州、绍兴这些地方都下起了雪。我的几个朋友,纷纷在朋友圈晒雪照。其中,寒小刀还写了一首小诗。经他同意,转载如下:
点击
大家不要以为我只是摘抄,人家的诗就写的这么短啦。“雪落在雪上”,写的多好;就像“水消失在水中”一样好。
他还配了一张图,很有意思。别人是去断桥看雪,他是去看伞!看看雪的人!这一点像张岱,有点坏坏的。
断桥上看雪的人图:寒小刀
好,北方下雪了。南方它下雨啦!冬天的南方,下起雨来真是冷!
有多冷呢?网友们这么说:
1、就是湿冷。室内比室外还冷!
2、冷到不想暴富!
3、我以为我是来自北方的狼,没想到在南方冻成了狗。
4、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
……
我在南北方都呆过。在南方的时候,很想念北方的暖气;在北方的时候呢,就想念南方的冬天里,还有百花盛开。
怎么办呢?真的很矛盾。
这两天被冷在普者黑的屋子里,我就翻了一下《中国植物志》。随手一翻,竟然翻到了好几种很有趣的植物。
下面就一一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暂停讨论南北方谁比谁冷的问题,先来看看那些“冷”字辈、“雪”字辈的植物吧。
1、冷水花
图:PPBC徐永福
冷水花Pileanotata荨麻科Urticaceae冷水花属Pilea
冷水花分布于广西、广东,经长江流域中、下游诸省,北达陕西南部和河南南部;越南、日本有分布。生于山谷、溪旁或林下阴湿处,海拔-米。全草药用,有清热利湿、生津止渴和退黄护肝之效。
2、冷饭藤
图:PPBC苏丽飞
冷饭藤Kadsuraoblongifolia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冷饭藤属Kadsura
冷饭藤分布于中国海南(琼中、琼海、保亭、儋县),生于海拔-米的疏林中。根皮灰褐色,内面红色,有香气。茎有松而厚软的木栓层,去皮后呈红色。根与茎切断吹之可通气。
3、冷杉
图:PPBC李策宏
冷杉Abiesfabri松科Pinaceae冷杉属Abies
冷杉是我国特有树种。木材白色,材质轻软,耐腐力弱;可供建筑、板料、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树皮含树脂,叶含干性油。冷杉生长较快,森林采伐之后在其分布带上段云杉类不能生长的地带,仍宜用之更新造林。
4、雪胆
图:PPBC朱鑫鑫
雪胆Hemsleyachinensis葫芦科Cucurbitaceae雪胆属Hemsleya
雪胆产湖北、四川、江西。生于海拔-米的杂木林下或林缘沟边。雪胆是一种大自然中的天然中草药,清热解毒,可治各种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
5、雪里蕻[hóng]
图:PPBC刘兆龙
雪里蕻Brassicajunceavar.multicep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芸薹属Brassica
中国南北各省栽培。叶盐腌供食用;性温,味甘辛。具有解毒消肿,开胃消食,温中利气的功效。用于治疗疮痈肿痛,胸膈满闷,咳嗽痰多,牙龈肿烂,便秘等症。可制成雪里蕻炖豆腐,雪里蕻炒肉等菜肴。
6、雪里见
图:PPBC刘万里
雪里见Arisaemarhizomatum天南星科Araceae天南星属Arisaema
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雪里见的根茎。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劳伤疼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
7、雪莲花
图:PPBC王琦
雪莲花Saussureainvolucrata菊科Asteraceae风毛菊属Saussurea
因其顶形似莲花,故得名雪莲花,简称雪莲。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天山雪莲是唯一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雪莲植物,是中国国家三级濒危物种。年国务院13号文件已明令禁止采挖野生雪莲。
8、雪兔子
图:PPBC孟世勇
雪兔子Saussureagossipiphora菊科Asteraceae风毛菊属Saussurea
雪兔子分布在中国云南(丽江)、西藏(亚东、错那)。生于高山流石滩、山坡岩缝中、山顶沙石地;海拔4-0米。全草入药,主治妇女病及风湿性关节炎。
9、雪下红
图:PPBC徐晔春
雪下红Ardisiavillosa报春花科Primulaceae紫金牛属Ardisia
雪下红产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岛未发现),海拔-米的疏、密林下石缝间,坡边或路旁阳处,亦见于荫蔽的潮湿地方。全株供药用,有消肿、活血散瘀作用,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等。
10、冻绿
图:PPBC刘军
冻绿Rhamnusutilis鼠李科Rhamnaceae鼠李属Rhamnus
冻绿别名红冻,具有观赏性,可以作为绿色染料,还可以入药使用。种子油作润滑油;果实、树皮及叶合黄色染料。
以上十种“冷”字、“雪”字开头的植物,只是我随手翻《中国植物志》后看到的,类似的植物还有很多。
最后一种植物,“冻绿”,还有“红冻”,这名字谁想的?!
这么冰冷的名字,亏他/她想的出来!
友情提醒:
1、文中所提各物种的药用价值仅供参考;
2、图片除注明外,其余为本人设计制作;
3、本文主要参考资料:百科相关词条、《中国植物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