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期货将于4月30日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红枣是中国的特色果品,中国红枣产需占全球95%以上,进出口量极少,以自产自销为主。红枣的产业链较短,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贸易加工和下游终端消费。
红枣期货的交割品为干制红枣。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年中国干制红枣产量万吨,新疆干制红枣产量为.17万吨,占我国干制红枣总产量的48.91%。年,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河南红枣干重产量占全国比例合计为46.76%。新疆在年之后快速扩种,年新疆红枣产量仅占全国0.79%,年跃居全国最大主产区。新疆枣树树龄结构偏年轻,总体单产仍有提升空间。符合期货基准交割品标准及以上的红枣或占新疆原枣的35%,约96万吨。
年以来中国红枣产量总体呈现持续增加态势,年至年中国红枣产量加速增长,年至今进入平稳增长期。年以来中国红枣市场逐步供过于求。中国原枣消费占90%,深加工产品占比10%。红枣消费具有季节性,冬春为旺季,夏秋为淡季。一般传统枣区红枣的消费量大于非产枣区。
目录
1红枣现货市场基本情况
1.1红枣产业概述
1.1.1红枣产业的特点
1.1.2中国红枣产业发展概况
1.1.3产业链相关情况
1.1.4主要品种情况
1.2生产情况
1.2.1红枣及枣树生长期特点
1.2.1红枣产量及种植面积
1.2.2种植区域分布
1.3消费情况
1.3.1红枣消费总量
1.3.2红枣消费特点
1.4红枣储存流通情况
1.4.1储存情况
1.4.2流通情况
1。红枣现货市场基本情况
1.1红枣产业概述
1.1.1红枣产业的特点
红枣属于鼠李科,生长于海拔米以下地区,为温带作物,适应性极强。枣树喜光,好干燥气候,耐热,又耐旱涝,素有“铁杆庄稼”之称,是发展节水型林果业的首选良种。它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百果之王”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的功效。红枣具有以下特点:
1。种植历史久
中国是红枣的发源地,据古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中国枣的种植始于年前,栽培历史至少已有年。
2。营养价值高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而现代的药理学则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多种微量钙以及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分。
3。中国特色果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枣树种植国、消费国和唯一的枣产品出口国,红枣产量占全球95%以上,进出口量极少,红枣是中国的特色果品。林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年中国干制红枣产量万吨,占全球比例为98%。中国农业年鉴数据显示,年中国红枣鲜重产量万吨,占全球比例为97.2%。
4。品种种类多
红枣的品种种类众多,据中国《果树志·枣卷》中记载,世界上有种的红枣品种。红枣期货交割标的是一级灰枣,灰枣也称若羌枣,果实呈长倒卵形,果皮为橙红色,若羌枣之所以被称之为灰枣,是因为若羌枣在成熟变红之前,通体发灰,所以得名“灰枣”。是中国独一无二树上自然吊干的红枣。
1.1.2中国红枣产业发展概况
得益于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游产业对枣产品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以及枣树种植为农民带来的良好的致富效应,中国枣树种植业呈现了快速增长势头。中国红枣产业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目前产需都处在快速扩张期
产量方面,年-年,中国干制红枣产量从.76万吨增加至.4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11.09%。需求方面,中国人均红枣占有量从年的1.78公斤/人增长到年的4.04公斤/人。红枣具有健脾、养胃、补血等多种良好的养生保健功能,随着消费升级和对健康的重视,中国红枣市场有望继续扩容。
2。红枣主产省排名易位,新疆后来居上
传统红枣主产区为山东、河北、陕西与河南等地,但新疆地区后来居上,已经成为国内红枣最重要产区,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新疆地区产量大幅度上升始于年,到年产量跃居全国第一只用了4年时间。新疆以年干制红枣产量.1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48.91%的绝对优势,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红枣之乡”。
3、原枣占比较高,深加工品种较少
原枣仅仅需要简单的清洗即可食用,方便、味道甜美,是天然的零食。市场上出售也多以原枣产品为主,在红枣行业近亿元的市场规模中,原枣消费占绝大部分。近年来,红枣的初加工产品如枣干、枣粉等产品,深加工产品如枣奶、枣饮料等,也快速增长,但是占比仍然较低。
1.1.3产业链相关情况
红枣产业链较短,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贸易加工和下游销售及终端消费。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生产,主要是以种植为主,基地存在形式居多,散户种植均在10亩以上,机械化作业程度相对一般,采摘依旧为人工采摘居多。
中游主要为贸易加工,枣农收获果实,代理商和合作社进行收购进而转移到贸易商和加工企业手中形成产品。中游加工主要以分拣、分选为主,分为散装和包装两种,估计品相、含糖度、品种、水分、大小、核大小等指标分为精品、特级、一级、二级、二级半、三级、四级货源。袋装则根据品种、大小、质量等级、规格、等指标分为:g、g、g、g、g等主要规格进行分装。
下游销售渠道主要以农业公司形式存在,以贴牌、加工、销售为一体,同时有销售业务员进行渠道铺设,一般渠道铺设为:批发市场、商超、电商等相关平台。
1.1.4主要品种情况
中国枣区大致以年均气温18℃等温线为界,划分北枣和南枣两个生态型,北枣含糖量高、适宜制干枣,北方干鲜或制干加工兼用品种占总面积的80%以上;南枣含糖量低,适宜制蜜枣,约占总面积的10%左右。中国枣树栽培历史悠久,据《中国果树志·枣卷》一书中记录枣品种有个,其中制干品种个、鲜品种个、兼用品种个、米枣品种56个。
新疆枣的主要品种是灰枣和骏枣,合并占新疆产量的90%以上。郑州商品交易所红枣期货标的为一级灰枣。符合期货基准交割品标准及以上的红枣或占新疆原枣的35%,约96万吨。
红枣分级是按照枣果质量标准或合同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同一品种的枣果分成若干等级的过程。分级方法:分级前应先进行挑选,将外观品质不符合等级果要求的剔除,再根据内在品质优良程度、外观完好程度和果实的大小(或重量)情况,将枣果分成不同的等级。例如,鲜冬枣一般分为三级:单果重18-22克的为特级枣;14-18克的为一级枣;14克以下的为二级枣。红枣则按单果重、每千克果粒数、纵径和横径等不同指标进行分级。
1.2生产情况
1.2.1红枣及枣树生长期特点
红枣在生长过程中喜温、喜光、喜半湿润、喜昼夜温差大。红枣盛花期(6月中下旬)气温要求较高,成果期(8月中旬-9月)需要较好的光照条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红枣生长期对温度、降水、日照、土壤、风等气候条件的需求如下:
温度:花期日均温度要求稳定在22℃以上。枣树花粉阶段,最适宜气温是22-26℃,当气温处于20℃以下,或者温度高于38℃时,枣树花粉的发芽率将大幅减低。果实的发育阶段,最适宜气温是24-27℃,温度过低,红枣果实的生长速度将极为缓慢,所产生的纤维干物质较少,枣品的品质会比较低。果实的成熟阶段,最适宜温度是18-22℃。
光照:充足的光照能使红枣植株生长健壮,达到优质丰产。若光照不足,则会造成树体衰弱,枣头、二次枝、枣吊生长不良,致使坐果率低、产量低、果实品质差、内膛枝条枯死、结果部位外移、病虫害严重等现象。
降水:年降水较适宜区间是-mm,红枣生长前期需水量相对较大,成熟期忌雨水过多。花期和幼果期遇旱需采取浇水、喷水等措施,果实成熟期多雨会发生裂果、烂果,成熟期枣园土壤应保持干燥。
风:枣树在生长期各阶段忌大风。枣树在休眠期抗风能力很强,但花期大风会影响授粉受精,易导致落花落果。幼果期若遇大风,易吹损结果枝,增加落果。果实成熟期如遇6级以上大风,易造成大量落果,严重减产。因此,栽植枣树应选择花期和果实生长期无大风侵袭的地方。
5月天气主要影响红枣产量,忌低温、干旱、大风。9-11月份天气主要影响红枣质量,若发生洪涝、大风、低温影响,则会使得红枣出现裂果、烂果、落果、纤维干物质少等影响质量情况的局面。
枣树的经济寿命大约60~80年,树株寿命在年以上。枣树不同生长阶段的结果情况如图表8所示。
1.2.1红枣产量及种植面积
目前国内红枣产量统计数据源有两个:中国农业年鉴、林业统计年鉴,前者统计口径为红枣鲜重产量(8成以上制成干枣),该数据源数据可得性、完整性较好,时间跨度较长(-年),后者统计标的为干制红枣,数据完整性相对不足,时间跨度为-年,红枣鲜重产量和干制产量趋势大致相同。
从中国农业年鉴统计数据来看,年以来中国红枣鲜重产量总体呈现持续增加态势。研究表明,中国红枣鲜重产量增长具体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量波动阶段(-年)。这一时期,中国居民尚处于温饱阶段,对红枣没有旺盛的消费需求,农民对红枣生产的积极性也不高,产量变化不稳定,在48.25万吨-76.06万吨之间波动。
第二阶段:产量缓慢增长阶段(-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逐步放开红枣市场,红枣种植户在红枣市场价格和消费需求变化的指导下,相应地调整红枣种植结构。这一阶段,红枣消费需求的上升推动了农民种植红枣的积极性,传统的红枣栽培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辽宁等省区枣树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这一阶段中国红枣鲜重产量由62.48万吨增加到.19万吨,年均增长率达4.4%。
第三阶段:产量快速增长阶段(1-年),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进入新世纪以来,苹果、梨、柑桔等部分日常消费果品出现供大于求,增长速度放慢,红枣的种植比较效益优势越来越凸显,红枣种植规模大幅攀升,进入第一个快速增长阶段。红枣鲜重产量从1年的.47万吨增加到年的.83万吨,增长了1.81倍,年均增幅达6.6%。新疆红枣种植面积由年的4.14万公顷,快速增长至年的45.6万公顷,累计增长10倍,该阶段红枣种植尚未全面进入丰产期,产量增长潜力较大。据中国农业年鉴资料显示,中国年的枣树面积.6万公顷,年种约万公顷,累计增长28%。
第四阶段:产量迅猛增长阶段(—年),中国红枣种植面积在年之后增速减慢,但仍维持5%的增速水平,前期种植枣树逐步进入盛产期。随着一部分枣园进入丰产和盛产期,红枣鲜重产量上升趋势加快,尤其新疆红枣在生产规模的扩张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产量迅速攀升,带动中国红枣生产发展进入第二个快速增长期,红枣鲜重年产从.06万吨增加到.58万吨,产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速10.2%。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在年达到49.55万公顷。
第五阶段:产量平稳增长阶段(年及之后),受资源禀赋条件限制、红枣价格低迷影响,种植面积增速受限。年、年中国红枣产量增速分别是2.04%、3.42%。考虑中国枣树面积的大幅扩张期是1-年,且-年仍处于扩大中,从生长到盛果期需要4-15年之久,中国红枣的后期增产潜力仍然较大。
1.2.2种植区域分布
中国红枣主要种植地为新疆、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和河南这六省,合计产量占全国90%。5年以前,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河南合并占全国红枣鲜重产量87%,新疆占比不足1%,5年以来,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快速扩大,年成为中国最大的红枣产区。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年,新疆干制红枣产量为.17万吨,占我国干制红枣总产量的48.91%,产量接近全国一半。年,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河南红枣干重产量占全国比例合计为46.76%。
根据中国农业年鉴数据显示,年全国红枣鲜重产量已达到.2万吨,其中新疆鲜重红枣产量为万吨,占全国总产量40.7%。年,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河南红枣鲜重产量占全国比例分别为16.8%、12.87%、10.08%、9.01%、3.98%,合并占比52.8%。
红枣的生产分布情况可以概括为“世界红枣在中国,中国红枣看新疆”。南疆是中国优质红枣供应基地,南疆红枣产量约占全疆总产量的90%以上。新疆建设兵团红枣种植面积占比22%左右,鲜重、干制红枣产量占全疆50%左右,大部分新疆兵团枣树较早进入盛果期,目前兵团种植的红枣品种有几十种,但主要以兼用品种的灰枣、骏枣为主。
1.3消费情况
1.3.1红枣消费总量
中国红枣基本上是自产自销。年以来,中国红枣的出口量在1万吨左右,占总产量比例为0.12%,进口量更少。年至年间,中国干制红枣表观消费量(产量+进口量-出口量)从万吨增长到万吨,需求总量达到全球需求总量的97%。
目前消费者对红枣产品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休闲食品、保健品和礼品等。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多、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红枣贮藏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食品保健知识的普及,消费者对红枣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高,红枣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人均红枣占有量从年的1.78公斤/人增长到年的4.04公斤/人。
从消费区域来看,目前中国枣产业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很少,出口主要集中销售在华人地区,海外市场的需求还没有形成。国内方面,红枣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条件相对发达的省份和城市,如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福建等,广大的农村市场和小城市需求潜力大。从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上看,市场上消费者数量众多,区域分布分散,成交次数频繁,交易品种零星,大部分产品都通过渠道商销售,能够方便消费者购买和降低成本。
1.3.2红枣消费特点
1.3.2.1原枣消费为主,加工消费占比小
中国红枣消费以原枣消费为主,中国原枣、红枣粗加工和红枣深加工三种消费形式的比重分别约为80%、10%及10%。中国红枣产业的加工能力不足,红枣加工品种单一,附加值低,且其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近些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偏好转变,红枣粗加工及深加工产品消费比重逐步提升,但总体比例仍然偏低。
目前中国红枣的加工产能主要集中在北方,其中河北崔尔庄的加工量约占全国总加工量的70%,河南新郑孟庄镇的加工量占比为15%左右,新疆的加工量占比约为10%左右,其他地区加工量约为5%。
1.3.2.2季节特征明显
红枣消费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红枣属于滋补性产品,春冬季节的需求较高,同时中秋节和春节等传统节日能促进红枣消费。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红枣的销售旺季,每年4月至9月是红枣的销售淡季。
1.3.2.3地域消费特征
红枣消费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一般传统红枣产区的红枣的消费量大于非红枣产区。
1.4红枣储存流通情况
1.4.1储存情况
鲜枣的贮藏:鲜枣从采收到入库不得超过2天。红枣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挤压和碰撞。耐贮藏性很差,室温下一般存放5天左右便失去鲜脆状态,目前鲜枣一般采取机械制冷贮藏。
干枣的贮藏:经过筛选、清洗、烘干、分拣后的红枣水分含量一般低于25%,在秋冬春季可以进行常温(气温不高于15℃)贮藏,通常5-8月进入冷藏库进行低温贮藏。一般而言,在控制好贮藏温度及湿度的条件下,红枣可以贮藏2年以上,品质几乎不发生任何变化。
1.4.2流通情况
新疆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红枣供应地区,红枣产业呈现出“新疆生产,内地中转,南北分销”的贸易格局。
约85%的新疆红枣以未分级或简单分级后的原料枣形式经河北中转至全国各地,少部分新疆红枣在河南进行中转。在流向河北的约万吨新疆红枣中,当地枣商上门采购比重为70%左右,新疆枣商自行运输并销售的比重约为30%左右。由于各地居民的红枣消费偏好不同,个头偏小的灰枣主要发往华中及华南地区,个头较大的骏枣主要发往东北及华北地区。
红枣不耐挤压、堆放易发热、倒驳费用较高,并不适合火车运输,因此新疆红枣出疆全部采用汽车运输,主要以车长17.5米载重30吨左右的板车为主。从河北、河南等集散中心到其余地区以9.6米长载重25吨的板车为主。
受运输淡旺季影响,新疆红枣转运至沧州等内地贸易集散地的运费不同,一般中秋节和春节前后运费较高。4月份之后,新疆的红枣需进冷库,主要集散地崔尔庄库容约为20万吨左右。
(文章来源:国泰君安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