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诗经草木魂最美的儿童节礼物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www.baidianfeng51.cn/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您打算给您的孩子买什么礼物?

我们精心为您的孩子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最美的礼物。

在这里,最美的植物将和您的孩子相遇。

在这里,古老的《诗经》将和您的孩子相遇。

识人间草木,品读最美的《诗经》,您的孩子将会体验到大自然之美、《诗经》之美。

我们给您的孩子准备的礼物就是《诗经草木*》。

在本文文末,我们选摘了《诗经草木*》内文的部分片段和《凯风—写给母亲—酸枣》全篇,您可以和您的孩子一起先感受一下《诗经草木*》之美。

《诗经草木*》(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是著名自然文学作家韩育生(笔名:深圳一石)先生撰写、著名新文人画家南穀小莲(本名:高强)先生特邀作画、著名设计师、中国最美的书奖得主韩湛宁先生倾情打造的关于《诗经》植物的解读读本。

《诗经草木*》包含着至深的美感体验,简明如画的生活雕琢,深藏幽曲的言外之意。

在书的编排体例上,除专文探讨《诗经》植物所蕴含的精神外,还介绍了关于植物的知识,对植物的分类、名称、属性、习性等作了确切描述。在书的呈现形式上,我们运用了各种新颖的材料、工艺等手段,塑造全方位的书籍之美与阅读之美。书中绘制的古典风格的彩色插图,再现了植物的形象与《诗经》的意境。

韩育生(笔名:深圳一石),国内首屈一指的自然文学作家,自年《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出版后,倾心《诗经》研究与创作。他研读的关于《诗经》的著作既有前人对《诗经》的解读,也有古今中外关于《诗经》植物的研究专著。同时,作为自由作家的韩育生走遍了《诗经》发生地的荒郊野外,实地考察研究《诗经》里的植物,以便使自己的作品更客观、更生动。《诗经草木*》不是《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的改写和修订,而是韩育生在十年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的基础上,对于《诗经》的全新理解和解读,真可谓十年磨一剑。本书虽然以《诗经》里的植物命名,但植物其实只是韩育生解读《诗经》的楔子,《诗经》给人带来的美的愉悦、《诗经》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才是作者韩育生所看重的。

南穀小莲(本名:高强),没骨画花鸟画家,受本书策划、设计、主编韩湛宁之托,耗时近两年通读研究《诗经》与诗经草木,几易其稿,潜心创作一百多张《诗经》植物图。他的画没有技法上的繁琐、构图上的繁杂,借没骨画的技法,用极简的方式来表达植物的生动形象与又传达了《诗经》的悠远意境,兼具中国文人情怀与科学精神。

韩湛宁,著名设计师,中国最美的书奖、德国红点奖“Bestofthebest”大奖获得者。以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诗经》的执着,本着打造最美好的事物的愿望,投入了十八个月的精力,反复打磨,六易其稿,终于使《诗经草木*》呈现形式与文字、画作达到了相得益彰的境界。

以下内容摘自《诗经草木*?采采卷耳》(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

《诗经》是中国人心灵之光的投射,是我们情愫底色的倒影。我们心里的悲喜情愁,一遇上《诗经》,读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洞察与倾诉,便会有一种充沛的涌动在心头泛起,好像有一股被遗忘的力量,被来自久远的《诗经》的召唤唤醒。

《诗经》的荣光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深埋于这种心灵感应的自我生发当中。越是心灵的生发,于每一颗独立的心灵,越是见出别样的感受。一首看似简妙,隐隐有不发之力顶着人心的杰作,之所以包罗万象,也正是这个原因。诗论中常说“言已尽而意无穷”,指的正是惊醒了一颗灵*达到的效果。

——摘自自序一器与*

《诗经》里交织于情感爱怨的植物让我安稳,沉静,仿佛千年的乡愁终于有了慰藉之地。自然赋予了它们生命,也赋予了我们创作的艺术源泉。

——摘自序二千年的乡愁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作者:南穀小莲)

我们身处的时代,极少有这样鲜明永恒的女子形象,我们极少想象一双巧手采摘一片绿叶,如采摘万物中之一*魄。那是唯有女子爱恋中的敏感纤巧才能触碰的神秘,是时间和心在万物山峦上开成一朵花,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投影下来。女人们在一个平衡世界的舞台上,或许有更多的坚硬和锋芒。但读这样的诗,内心浮现的女子,依然让人不忍,让人哀怜,让人敬重。

——摘自卷耳—隐于思念—苍耳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作者:南穀小莲)

《桃夭》那么鲜明响亮的内涵和音韵,其中的光彩和自由不像是单纯为诗而作。写下《桃夭》的,一定是个博识、格物的大诗人。如此平常的一棵桃木,在他眼里,不仅打通了万物机变流经一棵草木发生的感应,还将生死盛衰包围的神秘变化同社会与人相通的情理融汇到质朴明亮的日常语言里。因为有这样的体悟在,时间空间的通道,借着一朵盛开的桃花,借着一个饱满的桃子,借着枝叶繁茂的桃林,一一打开。千年的美与知,就像缓缓流淌的河流,浇灌进一路上流经的无数枯燥困惑的心田里。

——摘自桃夭—若宜便好—桃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作者:南穀小莲)

一次美好的相遇,虽然心痛远大于圆满,但却将我的生命变得更加轻盈,更加清澈。我的心,在爱与思中变得真切起来。我一直都不相信,这样的相遇,一旦分离,便成绝恋。

——摘自汉广—失恋即诀恋—蒌蒿

《凯风》的韵律,唤起天地之间的回应。对一个人,慈母之爱不仅是他爱意的源头,也是他生命变化游走的发端。读到“寒泉之思”“风过棘里”,心中如过电流。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作者:南穀小莲)

凯风—写给母亲—酸枣

文/韩育生图/南穀小莲

《凯风》里的棘,是自然里的酸枣树,在北方四季分明的土地上,这是让人再熟悉不过的山野植物。它总沿山沟林缘的边界生长,即使遍山荒芜,总能见到它寒瘦骨立的身影,是个刺身盈果、固执而又难以近人的形象。把它和天下母亲的心结相携相连,来表达愚顽之子感念慈母的一双跪拜双膝,让《凯风》成了母爱的代名词,为慈母树立起了一座丰碑。

儿远行,而父母康健在家,这里面渗透着多少游子无奈中清苦的思念和幸福。读《凯风》时,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幅《父母早春晨练图》。远寒山,近炊烟,薄雾轻笼着细浪般的四野,胖乎乎的母亲和清清瘦瘦的父亲,相互扶携,走在鸟鸣露寒的晨光里,穿过弯折缭绕的河湾小路,一直走向葫芦河的大桥边。这幅出现在几千里之外的画面,天天在变,却又在我的心中永远牵挂着。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作者:南穀小莲)

游荡世界,寻找一个埋在地层深处破茧而出的自我,寻找一个可以用文字去勾勒和创造的世界,这种想法不知何时渐渐变为我生命的全部。这条寻找自我的寒霜雨路上,极少去寻求什么人的理解,总觉得这是自己的事业,其中辛酸、艰苦关别人何事?

但我终还是母亲的儿子,逐渐老去的父母的冷暖安康,终还在心上悬着。

一次碰到父亲身体微有病恙,匆忙间辞去工作,回家小住了一月。几年里奔波劳顿,虽不懈不怠,但终有身心疲惫的时候。平日里人事纷杂,自己也少顾及自身的状态。回到家里,坐在父母身旁,如同倦鸟归巢,举手投足,都有父母的嘘寒问暖,才觉得奔波当中积攒在心中的麻木一点点化解开来。不经意的闲谈间,看到曾经黑发如丝的人,不知何时已经鬓染霜花。我默然,母亲却是满脸喜色地看着我,好像要把几年思念时光里的温暖全部补还给眼前清清瘦瘦、脸有倦容的儿子。

晚上,父母安歇后,回到书房,打开电脑,写片言只语的《回家手记》,在一份清幽的心境之外,自问:“你的固执,算不算是父母心头的一根尖刺?”刚到家时,容颜苍老的双亲,看到儿子出现在眼前,就像突见天上降了祥瑞一样的惊讶喜悦,而小住之后,在父母刚刚才有的一点点身心安然里,儿子又要远行,去寻找自己不得不去走的人生路径。生活里的相离,寻找的无奈,催着静夜的波澜,一阵阵在心头紧逼。

默默点上一支烟,内心的悲哀没有任何言语和文字可以表达。母亲个性刚强,做事快捷,虽读书少,但在做事上,总是不输于人。但对她的这个行事固执柔缓,既不在乎输于人,也不在乎不输于人的儿子,懂得不同儿子不同态度的母亲,倒从没有过多少特别的催逼。电话里,总是问:“育,吃过饭了吗?”“吃的啥?”“吃得好吗?”听着这个世上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即便自己坚固如一块石头,心上总难免起了一阵一阵的波纹。“我和你爸都好,就是替你操心,操心你晚上回到住的地方,总是一个人……”妈妈说到这里,常会哽咽,我又要说上半天道理,嘻嘻哈哈聊点其他事,哄得老人笑了,才能挂上电话。

(棘选自《毛诗品物图考》日本冈元凤纂辑)

《凯风》的韵律,唤起天地之间的回应。对一个人,慈母之爱不仅是他爱意的源头,也是他生命变化游走的发端。读到“寒泉之思”“风过棘里”,心中如过电流。母亲爱我们兄弟,就如同无声大地卫护生长其上的苗木山林。孤独苦闷中,也曾问自己,做儿子的,远游之后,你可曾有过哪怕一点寒泉一样的回赠,湿润过她老人家沟壑干裂的心房?虽然就我的性格,几乎没有说过让母亲伤心的话,但总是一意孤行,不管不顾,这份执着总还是她老人家给我的这一份骨肉相连的性格吧……

在生活里独行多年,说不懂母亲的心,是假话,而懂得,却不能让她安然,又是一份怎样的荒凉与沉重!

酸枣树上的酸枣,长到指头般大小,青皮时吃,酸涩,枣红时吃,甘甜。大概我就是母亲身上那颗青皮小枣。当埋头于写作的世界里,在母亲心头,我这样的选择,一定让她更加焦虑。这么焦虑着,又不得不去理解儿子的母亲,尽力帮着儿子没有后顾之忧地写下去。对于这颗慈母之心,除了尽心去写,且好好拥抱世界,我不知道还能回馈给她什么。

邶风?凯风

凯风①自南,吹彼棘心②。棘心夭夭③,母氏劬劳④。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⑤。母氏圣善⑥,我无令⑦人。

爰⑧有寒泉,在浚⑨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鸟⑩,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七子感念母亲,自责不能安慰母心。

①凯风:和煦的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②棘:落叶灌木,即酸枣。枝上多刺,开*绿色小花,果实小,味酸。心:指纤小尖刺。③夭夭:树木嫩壮貌。④劬(qú):辛苦。劬劳:操劳。⑤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⑥圣善:明理而有美德。⑦令:善。⑧爰(yuán):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⑨浚:卫国地名。⑩睍睆(xiànhuǎn):清和婉转的鸟鸣声。一说美丽,好看。*鸟:*雀。?载:传载,载送。

棘(今名:酸枣)

酸枣,又叫野枣,鼠李科,枣属,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中国。小枝“之”字形,具长刺及反曲之刺。果实成熟时近球形,红紫色,可食。一般认为枣为先民自酸枣林中选出树型及果实较大者长期培养而成。

(酸枣摄影:丁学欣)

以上内容摘自《诗经草木*?采采卷耳》(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

作者:韩育生/南穀小莲

出版社: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教育出版社

原作名:诗经草木*·采采卷耳

出版年:-1-1

页数/p>

定价8.00元

装帧:软精装

ISBN

“亚洲铜文化”,一切与美有关的事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