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云南省昭通市的盆景产业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栒子、川滇鼠李等盆景苗木均实现了人工种植、规模化生产。小小盆景已成为昭阳区增加农户经济收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兴文化产业。
盆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盆景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因此,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昭通市盆景协会的引导带动下,昭通的盆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昭通市盆景协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现代化的手段,通过搭建大棚,人工播种育苗、扦插、智能浇灌等措施,以用空间换时间的方式,让盆景素材在大棚里生长,既不破坏生态环境,又发展了产业。
日前,记者在辕门口云上乡愁书院屋顶阳台看到,一盆盆造型各异的栒子盆景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实,非常漂亮。据介绍,昭通栒子具有易造型,春天观花、夏秋冬赏叶、赏果等优点,其果实在树上长达半年多,深受盆景爱好者喜爱,因此在昭通人工种植达到了几十万盆(株)。
据悉,昭通盆景产业主要在昭阳区,昭阳区现已建成多处生产基地,占地面积余亩,培育了昭通本地乡土树种:平枝栒子、高山栒子、匍匐栒子、川滇鼠李、珍珠黄杨等成品及半成品余万盆(株)。
为打造好昭通盆景文化产业,昭通市盆景艺术协会还采取举办精品盆景展、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昭通盆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昭通盆景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在昭通市盆景协会的引导帮助下,昭阳区旧圃镇的刘明和种植盆景树已有八九年,还摸索出了人工造弯等盆景造型技术,仅此一项他家每年就有几十万元的收入。盆景产业已成为昭阳区的新兴文化产业,起到了“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今日推荐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平台/昭阳区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带动致富
昭通昭阳区:盆景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