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铁路故事铁路扶贫书记的秦岭致富梦 [复制链接]

1#

*伟和李勇走在山间小道上。

*伟走访困难户。

土鸡养殖是黑滩子村的致富途径之一。

*伟走访养蜂户。

黑滩子村为民服务中心。


  从汉中出发,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驱车60公里,便来到人间仙境——“天然氧吧云雾山”。
  秦岭腹地,天高云淡,蓝天一碧如洗,植被繁茂。还有烂漫的野花、飞流的瀑布和常年缭绕的云雾……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20℃的夏天。
  云雾山的清透空气中混合着竹木花香,清新宜人。距离云雾山3.5公里的勉县新街子镇黑滩子村,是陕西省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也将这里阻隔成了闭塞、偏远、落后的贫困村,这让初到黑滩子村扶贫的西安铁路局汉中工务段“扶贫书记”*伟和干部李勇为之一震。
  全村共有户人家,其中近一半家庭存在因学、因病、因残致贫的情况,另一半则是因缺乏主导产业致贫。农业生产利润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子剩下的老弱病残居多,如何带领贫困的村民脱贫致富,这是摆在*伟书记面前的难题。但是,在*伟和李勇驻村10个月后,黑滩子村村委会却向汉中工务段送去了一份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在这10个月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融入农村
  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情绪,掌握群众实情,“像吸铁石一样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把*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这是*伟给自己定的第一个目标。
  为了摸清贫困户家底,*伟和李勇挨家挨户去走访。一个小小的村落,住户七零八落,有的相隔三四公里远,“之”字形的蜿蜒小路穿梭于大山的夹缝中。初入深山,陡峭的山路让他们感到害怕,雨后路滑,即使是坐在车里,他们的双腿都禁不住颤抖。
  几户走访下来,他俩的心都沉下来了:土坯房颤颤巍巍,感觉随时可能塌下来;屋内的境况更加让人惊呆:黑漆漆的锅灶、一堆土豆,头顶的蜘蛛网肆意盘旋……除了感到心酸,内心强烈的责任感迫使他们想要做点什么。
  村民的困难,*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落实在行动上。他和搭档李勇每个月驻村都在20天以上,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让自己“驻下来、动起来”。很快,他们就对村情民情了解得一清二楚。*伟说,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身入心入情入,想干实干苦干,才能融入农村,赢得村民的信任。
  今年农历除夕前,*伟和李勇走访贫困户时,一户农户家里突然着火,他们二话没说,立马一起和村民参与扑火。烟熏火燎的十几分钟后,火被扑灭。被烧毁的住户是村上的一个贫困户,本就片瓦挡雨,土墙挡风,经过一番火烧之后,更显得窘迫。想到马上大家就要过年了,*伟的心情变得很沉重。
  汉中工务段领导听说以后,立即用行动表示支持,为15家贫困户发放春节慰问品——米、面、油,并发动单位干部职工募捐,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为黑滩子村筹集资金元。
  因地制宜,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西安铁路局安排汉中工务段帮扶的勉县黑滩子村扶贫项目,以段*委书记、段长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驻村第一书记*伟和干部李勇为成员,在村委会下设扶贫办公室,全面对接指导扶贫帮扶工作。
  在路局*策支持和段领导的关心下,*伟和李勇不断走村入户,走访调研,参加村级大小会议,了解村里的具体情况。
  他们想做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扶,更想带动村民因地制宜,利用现有资源自己致富。
  “我们几户以前养过鸡,你们看能不能帮我办个养鸡场?”二组的桂会民带着其他几家贫困户主动找到了工作队。
  “这山里空气、水质都好,搞土鸡规模养殖肯定能带动他们致富。”*伟和李勇商量着。10天后,扶贫小组通过争取给桂会民等几家贫困户送来了搞养殖所需的物资——鸡苗及修建鸡舍所需的钢立柱米、钢丝网围栏米、水泥5吨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想法得到了汉中工务段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段上很快便拟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扶持家禽养殖,带动示范基地,通过修建占地多平方米的养殖场,投入1只云雾山土鸡,出售纯粮食喂养的土鸡,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大家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你们帮桂会民等几户人家建了养鸡场,你们准备怎么帮扶我们?”30多个老百姓又找到了他俩。
  *伟很高兴,这一次,他利用自身资源,再借助单位支持,投入5万元,为30家有劳力、有意愿的贫困户每家无偿提供1头仔猪、10只鸡苗,让他们启动家庭养殖。
  *伟发现当地村民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附近的水源处挑水,便立马将饮水问题纳入紧急要务,积极争取资金,筹资14万元,修建5个拦水坝、5个过滤水池、铺设水管米,基本解决了5个组人畜饮水和部分生产灌溉的用水问题,也为后续产业发展打下了根基。
  汛期防洪是山区农户的一大威胁。汉中工务段未雨绸缪,向村里支援了雨衣、铁锹等价值1万余元的防洪抢险应急物资;又投入多元,为群众采购常用应急药品,协调镇卫生院赴村义务为群众体检诊疗,解决村里医疗卫生条件差的现状……
  “自从汉中工务段驻村帮扶以后,贫困户的信心足了、干劲大了,如期脱贫摘帽绝对没问题。”村支书杨保忠对脱贫充满了信心。
  “转观念、闯市场,为黑滩子村打开一扇致富之门”
  沿着山间小路一直走,穿过玉米地,映入眼帘的是两块农家养殖基地,这是年仅22岁的青年古超超的创业项目。从外地空运回来的五彩斑斓的锦鸡、山鸡,深受游客喜欢。古超超说,除此之外,他还养了60多只竹鼠,毛茸茸的小家伙甚是可爱,一只可以卖到近元钱。
  跨过一条满是石头的枯河,走进一片珍稀花卉培植大棚,一盆盆红豆杉、猪苓看上去整齐有序,生机盎然。*伟说,红豆杉比较娇贵,只有在环境和湿度适宜的情况下才好养,现在已经小有规模。村里还有几户人家在养土蜂蜜,和普通油菜花蜜不同的是,这种土蜂蜜混合了山区特有的野花香,不使用添加剂,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伟说:“黑滩子村山美、水美,民风淳朴,生态和资源是优势。我们下一步准备依托云雾山自然风景区生态旅游产业,提高黑滩子村的知名度,带动村民发展土鸡、土蜂蜜、野生天麻、核桃等农副产品产业,注册商标,打造‘云雾山土特产’系列品牌。”
  “转观念、闯市场”是汉中工务段领导给黑滩子村提出的发展方向。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搞创新,引进油用牡丹和大樱桃种植,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依托“互联网+”,打通市场营销渠道,发展外商投资,真正让青山绿水、农家美食成为村民的致富法宝和捷径。
  现在,*伟正和几家农户商量着在云雾寺山脚下设置一个土特产售卖点,将村民家中的山货、食材、药材集中售卖,让前来云雾山游览的人们可以方便购买。当然,他还想购买些农技书籍,开展培训,让更多的农户学到一技之长。
  物质的贫乏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贫瘠。*伟说,如果有机会,他想带着村里的留守儿童去外面看看,让他们知道,大山外的世界很精彩……他说,他想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们的扶贫之路才刚刚开始。
  本文图片均由马瑜阳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