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的瑰宝
它不仅是一种自然遗存
更记载着历史
传承着文化
蕴藏着财富
……
那么滕州有哪些古树
它们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一起来看看吧
▼▼▼
《趣话滕州古树之“最”》
最老的古树
西岗镇清泉寺国槐,树龄年,国家一级保护。
最粗的古树
西岗镇清泉寺国槐,胸围6米,树龄年,国家一级保护。
最高的古树
鲍沟镇官庄毛白杨,树高25米,树龄年,国家三级保护。羊庄镇腰庄毛白杨,树高25米,树龄年,国家三级保护。
最矮的古树
鲍沟镇甄洼村鼠李,灌木状,无主干,树高2.6米,国家二级保护。
最“香”的古树
原滕州市农机局院内桂花,树龄年,花开之时,香飘十里,国家三级保护。
最“美”的古树
滕州一中院内樱花,树龄年,平均冠幅9米,花开之时,满树娇艳,花瓣落时,漫天飞舞,美如梦境一般,国家三级保护。
最“少见”的古树
张汪镇渊子崖村紫弹树,树龄年,国家二级保护。紫弹树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和南方地区,山东境内少有分布。
最“恩爱”的古树
鲍沟镇吕坡村银杏“夫妇”,雄树和雌树并肩而立年,至今仍“恩爱有加,硕果累累”,国家一级保护。
最“坚韧”的古树
官桥镇后善村村东长山上的柘树,树龄年,国家三级保护。生长在环境恶劣的悬崖峭壁上,生命力极其顽强,历经百年风霜雨雪,仍能独立于岩石之上。
最“有气质”的古树
木石镇西沂河村腊梅,树龄年,国家三级保护。松、竹、梅三种植物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傲骨迎风、常青不凋,被古人誉为“岁寒三友”,也是被古代文人诗词赞颂最多的树木,腊梅即“岁寒三友”之一。
唯一穿屋而过的古树
大坞镇大刘庄国槐,树龄年,国家一级保护。为保护古树,房主在翻建新房时专门在厨房墙上留了两个大洞。
最能代表滕州古树名木形象的古树
滕文公台国槐(两棵),树龄年,国家一级保护。相传为唐贞观(年—年)年间滕王李元婴所植。古槐好似龙凤,历尽人间沧桑,点缀千年古台。是最能代表滕州文化的景观之一。
滕州市古树名木资源情况
古树,是指树龄在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或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名木是中华大地的绿色瑰宝,是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象征,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对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同时也对挖掘乡土树种、绿化树种选择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滕州市林业部门于年对全市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展开全面调查摸底,掌握了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市共有散生古树名木株,古树群6处。从古树名木种类的数量来看,国槐占大多数,桑树、皂荚、黄连木次之;6处古树群分别是:东沙河镇党吉山侧柏古树群、大坞镇染山庙侧柏古树群、柴胡店老北宫侧柏古树群、柴胡店刘村梨园古树群、东郭镇莲青山麻栎古树群、龙阳镇龙山麻栎古树群。
对全市古树名木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立了古树名木电子档案,将调查数据详细的记录在电子档案中,一树一档;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统一挂牌保护,一树一证;对濒危古树进行抢救复壮。编辑出版了《滕州古树名木》一书,让更多人了解滕州古树名木。随着近年来滕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开展,社会各界对保护古树名木、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情逐渐提高,滕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枣庄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本月起开始实施
《枣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在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枣庄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枣庄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共27条,内容涵盖古树名木普查、认定、养护、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条例》提炼吸收了多年来枣庄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经验,借鉴外地先进有效的管理保护做法,根据枣庄市实际,突出以问题为导向,对全市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活动进行了规范。
5月24日,滕州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举办《枣庄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培训班。枣庄市人大法工委法规科科长房伟出席授课。
从我市地方立法工作开展情况、《枣庄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制定过程、《枣庄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枣庄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中重要条款的解读四个方面进行讲授。
《枣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实施将助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保护古树名木资源
打造生态文化名城
来源:滕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