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落汉山竹椒产业路
天全,地处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绿色是天全最靓丽的底色。
年,天全县林业局工作亮点纷呈: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均实现稳步“双增长”,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进展有力,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以绿为底,天全县正朝着山川更加绿美、生态更富魅力的方向齐头并进。
国家储备林项目
亮点1国家储备林项目初见成效
年4月,天全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通过批复纳入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并正式启动实施,建设规模为1.8万亩。
国家储备林项目区位于天全城区北部,与城区形成半围合空间,可谓天全县城的绿色屏障,且与天全河共同构成了“山围城,水绕郭,一半山水一半城”的格局。
国家储备林项目作为天全县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和落实国家林草局重大工程的具体举措,现已成为天全县“森林+”战略的重要落脚点。天全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原则,积极实施“生态产业工程”,依托储备林项目打造“一三互动、多产融合”的林业生态经济园,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高水平转化、高质量融合。
透过一条6.5米宽彩林大道和特色培育园、集约人工造林、中幼林改培抚育3大分区可一览该项目的全貌:区域内异龄林、复层林、混交林代替了过去低效的纯人工林,森林质量在改变中得到提升;红枫、槭树、连香、红豆杉等树种色彩随季节变化,项目区域将呈现出“山峦层林尽染,城乡鸟语花香”的特色森林景观;在山势平缓的地带,模式标本植物园、云顶杜鹃花园、川茶展示园、竹文化园等正在有序修建……
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天全县正积极探索“绿变金”的路径:采用林下种养、林旅结合、林养结合等技术措施和模式,推进林业生态经济全面发展;依托良好森林生态环境发展林下产业,与云南白药集团合作,共同发展附加值高、周期较短的道地中药材,同时布局食用菌、油茶等产业;按山地公园和景区标准,建设森林步道和景观节点,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供给。
在实施储备林项目基础上,天全县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着眼县城生态旅游、医养康养发展,融入县城“三山、四溪、两湖”整体布局。该县还聘请了高水平旅游规划团队,按照4A级景区标准进行整体包装,规划森林康养区、温泉度假区、自然教育体验区、中医养生区、田园民宿区等,目前正在对接引入社会资本提升打造,放大储备林项目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天全县始终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作为“稳定生态就业”工程的重要载体,构建公司与村集体、农户精准对接和增收致富的利益联结机制。天全县在国家储备林项目中,正朝着实现生态得保护、社会得效益、农户得实惠的目标迈进。
野生猴类
亮点2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亮点多
天全县是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生态体验先行试验区”,素有“川西走廊上的生态家园”“动植物基因库”等美誉,突出的生态优势、自然禀赋和交通区位,为该县发展生态体验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天全县在省级生态体验先行区建设目标上,坚持以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原真性、完整性,保持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为核心目标,以生态体验为抓手,通过5年时间建设,最终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立体生态体验区发展模式,构建多层次的产品体系,转化生态产业价值,实现关联品牌效应,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全片区建成“世界一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体验标杆样板区”。
目前,天全县正在对现有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生态体验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后的生态科普馆,通过制作大熊猫进化史视频脚本,向公众讲述大熊猫的历史演变、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种群现状等大熊猫故事;在生态体验中心,采用人工造景,模拟喇叭河典型生态场景,以大熊猫、水鹿、羚牛、卫矛、鼠李、天全槭等代表性动植物标本布展及灯光、声音的多维度表达,沉浸式展示公园生物多样性价值及保护成果。
年12月,天全县依托天全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森林警察大队,这支以“熊猫警察”为主的公园综合执法队伍,专门负责公园范围内综合执法工作。
大熊猫国家公园外围的“县城—思经、喇叭河镇小仁烟区域”,积极探索“园内体验、园外康养”模式,着力打造紫石关茶马古驿、思经竹海渔乡等“入口社区”,形成“点上聚居、线上游览、面上保护”的空间利用格局。以打造特色“社区”提升公园建设成效,培育主题民宿,建设森林康养人家,带动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多元化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全民共享公园发展红利。
此外,为提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天全县成立了县级共建共管委员会,建立了园地共建共享议事平台,汇集多方力量,引导公园周边村级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参与公园建设,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天全县的山林
亮点3扎实推进森林防灭火工作
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15%,森林蓄积量达到万立方米,所以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不能有半点疏忽。年,天全县实现连续38年无森林火灾发生。
一直以来,天全县坚持以“预防为主、防灭结合、高效扑救、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严格落实各项森林防灭火管控措施。
年,天全县严格落实“**同责、一岗双责”,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层层签订责任与任务承诺书16份,签订联防联控协议书25份。严格野外生产用火审批和进入林区施工作业审批,累计办理进入防火区开展施工作业的批复30份。累计查处违规野外用火42起42人,罚款元,行*拘留2人;燃放烟花爆竹警告3起3人。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巡护责任。落实巡护点21个,巡护队伍16支,护林员人,实行网采取“熊猫护林员”APP巡护系统进行巡护,上线率达到%。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全县共排查出风险点共个,全部为低风险点,共排查出特殊人员人,并督导责任单位限期全面整改、对账销号。
该县在圆满完成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外业调查工作的同时,还建立健全了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体系,有效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在喇叭河区域建成“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系统,布设监测点位26个,红外相机台、无人机7架,不断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监测水平。
依托天全县消防救援大队组建50人的森林专业扑火队,并组建16支人的半专业扑火队伍、96支人的义务扑火队伍。开展3轮全覆盖培训,实战演练16次。投入资金万元采购专业扑火队森林防灭火物资装备。
思经镇茂密的竹林
亮点4林业产业发展壮大
年8月30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第二批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和省级竹林小镇名单,天全县现代竹产业园区成为我市唯一一个入选的四川省现代竹产业园区。
天全县现代竹产业园区位于该县思经镇,总面积3.2万亩,其中楠竹、方竹、慈竹等基地面积3万亩,涉及思经镇14个村。园区按照“三区一镇多点”的产业布局,有竹笋加工园区30亩,竹博览园亩,生态竹旅观光休闲园区亩。
近年来,天全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府《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精神,以建设现代竹产业特色园区为引领,紧扣“融合三产、主攻二产、提质一产”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该县区位优势、竹林资源优势,坚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培育“竹林+”业态,加快实现由竹资源大县向竹资源强县的跨越,大力推进天全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天全县现代竹产业园区仅是天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实施竹林集约经营、复合经营,培育新业态,维系竹林生态经济健康稳定,夯实川西竹海渔乡生态基底,打造笋竹产业园区,助推竹林种植区乡村振兴。此外,竹下种植球盖菇的尝试,既可实现林地卫生,又能改善竹林种植区的农村环境。
同时,天全县还培育了新型经营主体天全县农林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天全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而林下中药材种植则为该项目第三标段的实施项目,总投资.89万元。该项目将产生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推动天全县林业高质量发展,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突破、引领和示范作用。
年,该县实现林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万元,增幅达10.11%。
亮点5基础设施不断提升
林区蕴藏着拥有巨大经济价值的林木资源,但通往林区的道路往往泥泞、狭窄。所以,要想把林木资源利用起来,建设出一条条标准合格的林区道路就必不可少。
在以往,天全县落汉山国有林场竹椒基地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大量茶叶、竹木、藤椒、生姜等农产品仍要靠人工背运,不利于产业发展。在该基地建设连接林下经济点的道路,以带动周边村、组林农产业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需要,也是推动农林产业发展的需要。这条道路的建设,结合了“绿美天全”行动,围绕茶叶、山药、笋用竹三大特色产业,把主导产业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做到了“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产业”。
年3月,这条道路修建完成后,连通了乐英乡、新场镇等2个乡(镇)、7个村。原本需要人工背运的茶叶、竹木、藤椒、生姜现在都可通过道路运输,从而极大改善了农林产品的运输条件。
本报记者鲁妮娜
数据看成效
●年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4.15%,森林蓄积量达到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稳定在万亩以上
●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县、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建设,设县级林长2名,常务副林长1名,县级副林长29名,乡(镇)级林长20名,副林长77名,村级林长93名,按要求完成了村级“一长两员”设置
●完成营造林任务3.5万亩
●实施重点生态项目6个,完成投资1.5亿元,其中竹椒产业路项目建成通车
●连续38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年林业产值达17亿元,其中竹产业产值9.8亿元,同比增长10%
●年全县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宗,采伐蓄积共计.立方米,出材量共计.立方米
打击毁林专项行动查处案件共34件
●年共救护各类野生动物25起,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起,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2起,三有野生动物牛背鹭等11起
●全县共设置线路25条,标准地15个,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越冬调查,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3‰以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