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
王一
#BioArt植物#
植物先天免疫反应是复杂的生命活动,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病原菌来源的非自我识别入侵模式(Non-self-recognitionInvasionPattern)通过与宿主植物质膜上的受体激酶(RKs)或类受体蛋白(RLPs)等模式识别受体(PRRs)相互识别刺激免疫信号的启动和传导。PRRs被激活后能够招募其他受体激酶或类受体激酶,伴随着胞外活性氧(ROS)爆发、质膜上离子通量变化(如Ca2+)、胞内MAPKs等激酶活性激活等,将免疫激活信号向下游传递。与此同时,多种植物激素广泛参与到植物与病原体的互作,包括水杨酸(SA)、茉莉酸(JA)、乙烯(ET)、脱落酸(ABA)、油菜素内酯(BR)等。
鼠李糖脂(Rhamnolipids,RLs)是假单胞菌或伯克氏菌等产生的两亲性代谢产物,具备一般表面活性剂的特征,主要由鼠李糖(L-rhamnose)和3-(3-hydroxyalkanolipids)alkanoicacid(HAA)前体产生;其亲水基团由1~2个分子的鼠李糖环构成,疏水基团由1~2分子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构成。RLs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表面的疏水性,对病菌的传播及生物膜形成非常重要。在植物中已有报道证明RLs参与了植物的免疫和抗性。然而,RLs参与激活宿主免疫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晰。
近日,法国兰斯大学StéphanDorey与加拿大国家科学研究所EricDéziel以及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StefanieRanf等团队合作在PNAS杂志发表了题为Bacterialrhamnolipidsandtheir3-hydroxyalkanoateprecursorsactivateArabidopsisinnateimmunitythroughtwoindependentmechanism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细菌鼠李糖脂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激活植物免疫的机制。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串联质谱(MS/MS)分析,鉴定出丁香假单胞菌含有的鼠李糖脂RLs,经过免疫信号相关测定和遗传分析,确定RLs可以诱导拟南芥中免疫相关的抗病信号传导,并且发现该途径依赖于球茎型凝集素激酶LORE。进一步分析RLs参与植物感知过程中的Ca2+信号、ROS产生、MAPK激活等活动,结果显示RLs合成前体HAAs可以激活典型的PTI相关免疫反应(早期ROS积累),并且促进了植物对病菌的抗性;同时RLs也可以触发非典型的免疫反应(后期ROS积累)和对假单胞菌侵染的抵抗,此过程虽然不依赖LORE,但是受到质膜上鞘脂组成的影响。
拟南芥HAA和鼠李糖脂感知和整合免疫应答的两种机制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鼠李糖脂及其前体激活植物免疫的分子机制,同时说明了植物可以同时感知细菌细胞表面分子及其直接前体,从而触发不同的免疫反应的现象。对于深入理解植物免疫过程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鼠李糖脂在农业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S.Ranf,Sensingofmolecularpatternsthroughcellsurfaceimmunereceptors.Curr.Opin.PlantBiol.38,68–77().
F.Boutrot,C.Zipfel,Function,discovery,andexploitationofplant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forbroad-spectrumdiseaseresistance.Annu.Rev.Phytopathol.55,–().
K.Kanyuka,J.J.Rudd,Cellsurfaceimmunereceptors
heguardiansoftheplant’sextracellularspaces.Curr.Opin.PlantBiol.50,1–8().
J.Bigeard,J.Col